檢測服務—小動物光聲超聲多模成像系統(tǒng)服務平臺
儀器介紹
動物影像平臺的小動物高頻超聲成像系統(tǒng)已升級為小動物光聲超聲多模成像系統(tǒng)。新系統(tǒng)同時具備超聲成像和光聲成像兩種功能,能同一時間采集兩種影像,并讓光聲信號與超聲圖像精準重疊。簡單來說,它結合了光學成像的高靈敏度(能檢測微量物質)和超聲成像的高分辨率(能看清細微結構)
主要技術特點及功能
1.系統(tǒng)具備超聲、光聲雙模式成像功能;超聲、光聲圖像能夠一鍵融合;
2.超聲成像模塊:B模成像、M模成像、脈沖多普勒成像、彩色多普勒成像、能量多普勒成像、組織多普勒成像、4D成像、線性非線性造影成像模塊等;
3.光聲成像模塊:脈沖可調式激光器;具備血氧飽和度,血紅蛋白含量測定和光譜分析等功能。
4.一次成像一舉獲得結構、功能與分子數(shù)據(jù);
5.快速、 實時、 非侵入性成像;
6.3D 及心臟 4D 成像 。
7.采用新型激光技術,速度更快;
8.高達 30μm 分辨率的超聲實時成像和45μm 分辨率的光聲實時成像;
9.內在共定位功能,可將功能性光聲信號與超聲結構圖像自動共定位。
10.多種成像模塊與分析軟件,可使用研究領域廣泛;
11.兩個波段供選擇,覆蓋范圍更寬(680-970nm與1200-2000 nm) , 更靈敏地獲取圖像;
12.配備生理信息檢測系統(tǒng),實時采集體溫,心率參數(shù),并在主機上實時顯示;
13.配備圖像引導注射裝置;
14.可視化圖形影像分析:具有多光譜分離的演算法,能同時分離Hb和3種以上探針。數(shù)據(jù)、圖像和視頻輸出(支持的文件格式:JPEG, TIFF, DICOM; MPEG-4);
15.多重組分在解剖學背景圖像上的疊加;圖層控制;圖像過濾;增強圖像展示。
光聲原理基于光聲效應,當生物組織中的生色基團(如內源的血紅蛋白、黑色素,或外源的染料、納米粒子等)吸收特定波長的脈沖激光能量后,轉化為熱能使組織發(fā)生熱彈性膨脹,進而發(fā)射超聲波。超聲探頭接收這些超聲波信號,經(jīng)過檢測處理后可實現(xiàn)超聲和光聲圖像的共定位,從而得到光聲圖像。
光聲成像的造影劑兩種分類內源和外源:?
· ?內源性造影劑?:以血紅蛋白(含氧合/脫氧兩種形態(tài))及黑色素為代表,依賴生物體自身光學吸收特性;
· ?外源性造影劑?:包括有機染料(如吲哚菁綠)、熒光探針(如近紅外二區(qū)分子)及貴金屬納米顆粒(如金納米棒)等人工合成材料,通過靶向修飾增強特定波段的吸收選擇性。
可實現(xiàn)近紅外一區(qū)(680—970nm)和近紅外二區(qū)(1200—2000nm)的光聲成像,能對生物組織中的多種生色基團進行成像,提供組織的功能信息,如血氧飽和度、血紅蛋白含量測定和光譜分析等。
1. 體外及體內評價(參考文獻:Adv. Sci. 2021, 8, 2101242 )
圖2. 不同濃度的5-Fu-Si NSs在808nm激光下的光聲信號強度對比b)(a)。
圖3. a)靜脈注射Si-NSs和5-Fu-Si-NSs后不同時間點腫瘤的體內PA圖像。b)不同時間點腫瘤內的PA強度。c)不同時間點腫瘤內的SaO2強度。d)不同時間點腫瘤內的HbT信號強度。
2. 腫瘤內血氧飽和度(參考文獻:Nano Lett. 2018 Oct 10;18(10):6360-6368.)
圖4. (b)注射后不同時間點(0h, 4h,24h)皮下腫瘤荷瘤小鼠模型的代表性光聲圖像。(c)圖為在整個腫瘤區(qū)域內平均血氧飽和度(sO2 Avr)的定量結果。
超聲探頭將電能轉換為超聲波,通過介質(如涂抹在小動物皮膚表面的耦合劑)將超聲波傳遞到小動物體內。超聲波在遇到兩種不同密度介質的交界面時發(fā)生反射,反射回的超聲波成為回聲,回聲由超聲探頭接收后,經(jīng)數(shù)模轉化形成最后的超聲圖像。
圖5小鼠心臟左心室長軸切面
具備多種成像模式,包括灰階模式(用于結構性影像觀察)、運動模式(可研究心臟或血管壁運動)、彩色多普勒模式(能粗略檢測血流方向和速度)、脈沖多普勒模式(可精確測量血流速度和方向)、三維成像模式(實現(xiàn)腫瘤和其他組織結構的體積量化和測量)以及組織多普勒模式(用于分析心肌組織運動)等。
該系統(tǒng)具有多種應用模式,滿足不同研究需求:
模式 | 功能 |
灰階模式 | 顯示器官結構的基礎成像,常與其他模式組合使用 |
運動模式(M型) | 監(jiān)測動態(tài)變化,比如心臟跳動或血管收縮(類似"定格動畫")。 |
彩多普勒模式 | 俗稱彩超,可對血流的方向和速度進行粗略檢測。 |
脈沖多普勒模式 | 精準測量血流速度,建議先用彩超定位高速血流區(qū)域。 |
能量多普勒模式 | 與彩色多普勒類似,但更靈敏,可檢測到更細小的血流信號,主要提供二維的血管分布圖,不顯示血流的方向。 |
三維成像 | 測量腫瘤體積,結合其他模式分析血流分布 |
組織多普勒模式 | 是將多普勒頻移原理應用于心肌組織,從而獲得關于心肌組織運動速度、方向、時間等方面的信息,以便更直觀的來分析心臟功能的一項新型技術。 |
其中,灰階模式和能量多普勒模式可借助3D馬達,進行二維斷層結構掃描,重建出三維立體的結構數(shù)據(jù),隨之進行相應的測量和分析。
心血管疾病研究:可用于研究心肌梗塞、糖尿病心肌病、高血壓、主動脈瓣狹窄、血栓、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,通過觀察心臟結構、血管形態(tài)以及血流動力學變化等,為心血管疾病的發(fā)病機制研究和治療方案評估提供依據(jù)。
腫瘤相關研究:在腫瘤微環(huán)境、腫瘤轉移、腫瘤新生血管等方面有重要應用??梢詸z測腫瘤的生長、血管生成情況,評估腫瘤的惡性程度和治療效果,還可用于抗腫瘤藥物的篩選和研發(fā)。
神經(jīng)科學研究:有助于對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進行功能性評價,例如研究腦部血氧飽和度、總血紅蛋白檢測等,為神經(jīng)退行性疾病、腦損傷等研究提供技術支持。
新型功能納米材料研究:可用于研究納米材料在體內的分布、代謝和作用機制,評估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,為新型納米材料的研發(fā)和應用提供指導。
高分辨率與高靈敏度:兼具光學成像的高靈敏性與超聲成像的高分辨率,能夠提供生物組織的詳細結構和功能信息,實現(xiàn)對微小病變和生理變化的精確檢測。
非侵入性和實時成像:采用非入侵式和非電離式的成像方式,對小動物進行實時成像,可在不損傷動物的前提下,動態(tài)觀察生物體內的生理和病理過程,為長期研究提供了可能。
多模態(tài)信息融合:將光聲成像和超聲成像相結合,同時獲取組織的功能、代謝和結構信息,通過圖像融合技術,更全面地了解生物體內的情況,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掃一掃,反饋當前頁面
宣尊生物